“小节日”反映大变化 ——百里杜鹃彝族年展现和美乡村新气象
11月17日至19日,“地球彩带”百里杜鹃沉浸在一年一度的彝族年喜悦中。在普底乡迎丰村彝族年活动现场,当地彝族同胞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贺佳节、感党恩,共话美好新时代,祝愿幸福新生活。
孟冬的暖阳照在大地,和美乡村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活动期间,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入村庄,和干部群众一起欢天喜地“过年”。热情好客的彝族同胞端出“拦门酒”、抬出各种生态美食以飨客人,山水间充满欢乐气息。
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水马龙,花园式的农家小院烟火气十足,田埂上的柿子树挂满了果实,鱼塘里不时冒出水泡。迎丰村的广场上摩肩接踵,进进出出的人流让路旁摆摊卖小吃的商贩忙得不亦乐乎。白天,人们打篮球、划拳、跳舞、唱歌、丢圈子……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令人眼花缭乱。暮色降临,篝火燃起,大家手拉手围着熊熊火焰“转圈”,随着音乐的节奏踩出美好生活的旋律。“这些年党和国家政策好,我们山区条件变了,大家都高兴。又搞脱贫攻坚,又发展旅游,使我们的精神和物质文明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。”年逾六旬的黄志东老人是一名退休老教师,一辈子耕耘在家乡的土地,见证了当地的变迁,“老百姓安居乐业,才有心情去做这些事情,要是吃不饱穿不暖,谁还有能力做这个?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红红火火,过得越来越好!”彝家汉子健壮的身影,姑娘们舞动的裙摆,和熊熊篝火一起组成了新时代感恩奋进的美丽画卷。据当地老人们介绍,以前村里贫困落后之时,过彝年根本没这么热闹,更别说有游客进村来。有点条件的人家,大家就相约聚聚,外出谋生的很少回来参加。“哪像现在,党委政府牵头,村民们成立了理事会,事情办得井井有条、热热闹闹。”迎丰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荣骄傲地说。23年前,因为家乡条件困难,外出谋生的黄克平远嫁江西。后来爱人不幸离开,她又带着孩子回到老家,从事互联网零售。看到家乡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早已今非昔比,百里杜鹃旅游面貌焕然一新,她倍感自豪:“以前出门就走泥巴路,现在路灯到家门口、柏油马路到家门口,这个发展真的是太好了,这个变化是以前想不到的。”欢乐祥和过彝年,家家户户笑开颜。这欢声笑语的背后,是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变迁。近年来,百里杜鹃坚持旅游产业化引领,推动农旅融合健康发展,乡村振兴迈出铿锵步伐。从花海春游、避暑旅居到温泉康养,越来越丰富的旅游业态让群众的增收致富路不断拓宽。迎丰村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才得以‘强势崛起’。“我们村处于花区边缘,‘旅游饭’也吃不上几口。但是我们不服输,依托百里杜鹃从‘一花一季’到四季可游的转变,也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之路。”陈永荣告诉记者,村里发展茶园近3000亩,还有林下食用菌、大棚蔬菜、休闲垂钓等产业,部分村民把自建房改成民宿、农家乐,避暑季生意火爆。荒山变成产业园,和美乡村换新颜。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,人居环境日新月异,产业发展方兴未艾,这是迎丰村的志气,也是普底乡乃至百里杜鹃的底气。守护绿水青山,坚持绿色发展,当地在生态资源和多彩民族风的加持下前景无限。“我们将持续做好增绿、护绿、用绿文章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,打通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的双向转化通道。围绕‘改革活乡、农业稳乡、旅游富乡’三大重点,努力走好旅游统揽、富民强乡的发展新路,让绿色发展不断惠及人民。”普底乡党委书记陈百文表示。